拋開琴曲,如果問..次聽到古琴聲音的人,對古琴的印象,大概率得到的回答是一個“靜”字,聲音很安靜,聽著心很靜,等等之類。而事實(shí)上,歷代琴人對于古琴彈琴之法的一個共識,也確是歸于“簡靜”二字。
這就要看古人所說的“簡靜”到底是什么了。那么,何為“簡靜”?簡單?安靜?
就以“簡靜”二字而言,在眾多琴論中都可以看到其身影,但到底該如何理解?真的是按照字面上的“簡”、“靜”來解釋嗎?《琴訣》中言,“彈琴之法,必須簡靜,非謂人靜,乃手靜也?!贝搜砸怀?,是否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?
可以從“手靜”和“心靜”兩個層面來理解:何為“手靜”?即“手指鼓動謂之喧,簡要輕穩(wěn)謂之靜?!惫那侔l(fā)聲,原本是喧鬧之事,但喧鬧并非琴之所求,琴所求的不過是“鬧中求靜”、“大音希聲”。

如此理解“簡”、“要”,或許我們再看到古人講彈琴之時須“兩手相附,若雙鸞對舞,兩鳳同翔”,與“簡”自然就不會沖突了。
“輕”、“穩(wěn)”亦是如此。怎么才算“輕”?“左右手不得過度用力,不得怒張,但暗用之,勿令人覺?!薄拜p”的重點(diǎn)來了,“過度”二字用的委實(shí)妙??!
“聲韻雜亂不盡,五音調(diào)弦不切,或輕或重,或慢或速”自然有?!昂嗢o”,切不可取了!當(dāng)然,如果只做到“手靜”,恐怕也達(dá)不到“簡靜”的要求,手要靜,心更要靜!什么是“心靜”?“靜心絕慮”、“心不別思”。
即“擥琴在前,身須端直,安定神氣,靜心絕慮,情意專注,指不虛發(fā),弦不錯鳴。目視左手,耳聽其聲,目不別視,耳不別聽,心不別思,乃得琴之旨焉?!?
此句運(yùn)用在彈琴時,諸如“身搖頭動、盼視左右、顧瞻上下、面色變易,有如慙恥,或眼目急速、喘息氣粗、進(jìn)退無度、形神散漫”等情形的,都屬于心不靜的典型表現(xiàn),有悖于“簡靜”而須摒棄的。
心是否“簡靜”,在內(nèi)不在外。意要簡,簡到只在琴曲之意而無其他思慮;心要靜,靜到無論有人無人,都能守中抱一,物我兩忘。